人中讲道(179)
人中讲道(179)
人中讲道(179) 中国古代从来没有皇帝专制独裁
说起中国历史,现代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犹太邪灵给灌输的“皇帝专制独裁的历史”,其实,这完全是一个阴谋。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说:“一部中国史,并不能笼统称为一部皇帝专制独裁的历史”。他的这一观点,被犹太邪灵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美化,发动当时几乎全中国的历史学家大加讥评。
给大家摘录一段文章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按钱穆的意思,明清两代的确处于皇帝专制独裁之下,而在明以前,却并不尽然。而钱穆之所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明以前有“宰相”的存在。
钱穆认为,在明以前的传统中国,皇室和政府之间是有一种职权划分的。世袭的皇帝是政治领袖,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的统一,而宰相则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实际的责任。
支持钱穆这一观点,在史料中找一些依据并不困难。“宰相之职,无所不统”,这是明见于正史的原话;汉哀帝在一道诏书中也明确给丞相的功用进行了定位,“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四海,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所谓“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显然也是认为,受皇帝所重托,在政府里负实际责任的是宰相。
作为负政治实际责任的宰相,对皇帝当然是有一定制衡作用的。宰相如果认为皇帝言行不当,可以“谏诤”,而最激烈的对抗,则为“封还诏书”与“不肯平署”两种。所谓“封还诏书”,就是皇帝下一道诏书命令政府办理某事,而宰相认为不可,则可将诏书径直退给皇帝;所谓“不肯平署”,就是臣下有所奏请,皇帝已认可,转给宰相时,如果宰相不赞同,则可以拒绝签字。
相权对君权的制衡,乃至二者的冲突,史书上并不鲜见。汉哀帝时欲给几位外戚封侯,宰相王嘉即封还诏书,并对皇帝讲了一通“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的大道理,简直近于训斥,皇帝对此也没有办法;汉文帝宠爱邓通,邓通仰仗这一点,对宰相申屠嘉“有怠慢之礼”,申屠嘉退朝命令邓通到丞相府来拜见,不来将要杀他。邓通向皇帝求情,文帝说:丞相召见你,无论如何你还是先要去啊,去了我再召你回来吧。邓通到了丞相府,“免冠(取下帽子),徒跣(光着脚),顿首(磕头)”,向申屠嘉请罪,申屠嘉不肯罢休,邓通以头抢地,碰出血来了,申屠嘉还是不松口,正好文帝派来救邓通的人到了,不过并非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命令申屠嘉马上无条件放人,而是先代皇帝道歉,然后传达皇帝的话,“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回到文帝身边,哭着说:我今天差一点就没命了。文帝对此也只能给予安慰,并提醒他今后对丞相不能失礼。
以帝王之尊,几乎不能保自己宠幸的弄臣,于此可见丞相之地位和尊严。然而,君权是天生喜欢扩张的,纵观历史,相权得到皇室较好尊重,能够发挥较好作用的,似乎只有汉代。汉代以下,相权逐步被侵削,这是一个总的趋势。比如唐代,就对相权进行了分割,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个机构的职权才相当于汉代一个宰相的职权。到了宋朝,相权较唐朝更加低落,军事、财政、人事三权都被分割了。相权低落的另一面,当然就是君权的提升。
不过,话虽如此说,宰相一职在传统政治权力结构中,究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宰相的权力无论受到多少侵削,他毕竟还是百僚之长;因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一个对社稷、宗庙还有点责任感的君王,就仍然会对宰相表示相当的优礼和尊崇。
---------------
好,我们已经确立下,夏商周汉唐宋,都不是皇帝专制独裁的历史。
那么再看明朝:
一方面,朱元璋在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中废除了大权在握的丞相,设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即殿阁大学士)——这就是明朝内阁制的雏形。内阁制到明成祖时基本成型,之后权力渐重,如到宣宗时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到宪宗时形成内阁首辅。总之,经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内阁制变得日益完善与成熟,再后来,它被英国人学习,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内阁制与首相制。几百年前完全照搬了明朝内阁制的日本人甚至直到今天也在实行很典型的内阁制治理。
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各级地方政府的权力也给予了分解。比如省级地方大权就改由新设置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机构来分掌行政、司法、军事这三项权力,而且这三个地位平等的机构互不统辖,都单独向中央负责——这就避免了地方官员由大权独揽渐至割据一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可能。应该说,当今西方国家现代意义上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度多少都受到了朱元璋这一分权制度的思想启发。
军队方面,朱元璋把中央的大都督府分解为左、中、右、前、后共计五个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军事力量的管理与训练,而调兵权则由兵部掌握。在地方上,则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卫所制、军户制(及明中后期出现的募兵制)。朱元璋通过建立这一系列的军事制度把军权牢牢控制在了皇帝的手上,由此,明朝的军队也自始至终保持了强劲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当今现代国家的军事制度也多可见明朝军事制度优良性的遗留。
为巩固皇权,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朱元璋还设置了世界上第一个情报和特务组织锦衣卫。作为一项制度,几百年后锦衣卫仍在为世界各国借鉴、学习,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中国的国家安全局等等,其实都仿照于朱元璋设计的锦衣卫,由此也可见这一制度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机器的必要性。明朝的锦衣卫大多数时候对国家起正面的作用,挫败了很多异族的巨大阴谋。
而且,明朝皇帝与内阁常常吵架,比如嘉靖万历皇帝跟内阁几乎天天吵,后来万历气的不上朝了,二十年不上朝,可是,在这期间,万历三大征皆获全胜。皇帝内阁吵架是吵架,可是具体到事情上来,大家都是不含糊的,而且,也没有哪个大臣是因为仅仅跟皇帝吵架不尊敬而被撤职的。
你说,明朝时期,皇帝专制独裁么?
而且,历代战乱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开国皇帝来力镇三界,一个足够聪明足够智慧的皇帝,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这些皇帝不能被描述为贬义的“专制独裁”。
真正的专制独裁,是从满清时期才有的,满清酋长一个比一个烂,可是专制独裁却从来没变过,看把中国折腾成什么样子了吧,这也是异族统治的特点。
蟋蟀皇帝非昏庸皇帝
在大陆的很多人过去看过《蟋蟀皇帝》这个电影,说明朝一个皇帝如何玩蟋蟀劳民伤财欺压人民,满族后清就以此污蔑明朝如何黑暗如何坏,污蔑皇帝多坏,污蔑中国五千年历史多黑暗。那么我们来看真实的历史如何呢?
这个皇帝是非常喜欢玩蟋蟀,可是这个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重用贤臣三杨,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曾几次亲征蒙古,甚至一次战斗中“亲射其前锋,殪三人”。史证如下,《明史》本纪第九:“丁未,帝自将巡边。九月辛亥,次右门驿。兀良哈寇会州,帝帅精卒三千人往击之。己卯,出喜峰口,击寇于宽河。帝亲射其前锋,殪三人,两翼军并发,大破之。寇望见黄龙旂,下马罗拜请降,皆生缚之,斩渠酋。甲子,班师。”
这位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是非常喜欢玩蟋蟀,还不只此。斗蟋蟀、玩猎鹰,以及豆腐,都是宣宗的最爱。这叫做与民同乐。决不是满族后清所宣扬的什么弄的民不聊生。而且好象很多子民还以能向皇上进贡蟋蟀为莫大的荣耀。全国上下都一块玩蟋蟀,也是一大奇观。《论语》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朱瞻基在位时,是宫廷文化十分鼎盛的时期。他爱好写诗作画,并留下了不少作品。现在能看到的诗文有:《宣庙御制历代臣鉴》三十七卷、《外戚事鉴》五卷、《宣宗文集》四十四卷、诗集六卷、乐府一卷、《御制官箴》一卷。绘画作品更多,不过大多现已不存,仅有《武侯高卧图》、《爪鼠图》、《花石狸奴图》、《戏猿图》和《三阳开泰图》等。
事实是这样的,那么满族后清有意进行选择性宣传的原因就是它想欺骗想污蔑。满族后清几十年的洗脑欺骗,几乎使皇帝这个词变成了贬义词,甚至现在一些人骂***时就说“它就是个封建皇帝”。可是皇帝词中的这种贬义恰是满族后清强加的,是不应该被这样理解的。
我以前还讲过“现在的美国人是大明朝人。现在美国人很喜欢道,还留有那时的观念表现。明朝人向道最顶峰的时候,在一些城里几乎是家家设炉啊”。明朝人非常好道,有修炼之心这是非常可贵的,可是满族后清竟把这污蔑成是封建迷信滥行。明初明太祖曾经因为胡惟庸造反案杀了一万多人,可是不杀记录这段历史的史官,那是有正确原因的,是经得起天地时间考验的。不像满清,一个明史案就株连那么多,而且是专杀史官。
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满族后清却非要说成是五千年黑暗专制吃人的历史。
满族后清宣扬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后中国之后是儒教专制的两千年。意图以此证明中国历史上的专制。可是这完全是欺世的谎言!
汉武帝从来没有为“罢黜百家”烧过一本书,杀过一个人。汉武帝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而后来把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给罢黜了,这才是历史的真象!
史书铁证钉钉,不容满族后清随意篡改!----
《汉书·董仲舒传》:“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汉武帝只是曾经一度比较崇尚儒学而已。而且汉武帝后来走入道家修炼的行列。《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好仙道,西王母七夕降九华殿,以五桃与帝” 这时汉武帝更不会“独尊儒术”了。
但是在满族后清的历史书里,哪个皇帝求仙求道想修炼了,立刻被扣上昏庸迷信的大帽子。其实满族后清的犹太无神论本身才是真正的迷信!但是满族后清真的把这个东西灌输给了许多中国人。
皇帝求仙求道是这个皇帝有修道之心,是珍贵的,决不是什么满族后清所宣称的“荒谬思想”。最有做为的皇帝都是访道求仙的皇帝!
而且即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真的,又怎么能推导出“中国之后儒教专制两千年”呢?
唐高祖李渊《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孔次、末后释”。
唐太宗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唐李氏乃太上老君后代,太上老君是祖宗,道教是唐朝的国教。
唐太宗曰:“大道之行,肇于邃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外之形,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经邦致治,返朴还淳。”
宋真宗是有道号的“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宋徽宗号“道君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注《道德经》,要求大明子民家家诵读《道德经》,曰:“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
这些皇帝,谁独尊儒术了?从秦到明近两千年来,从来没有过罢黜百家,倒是儒家曾经被秦始皇“焚书坑儒”。说中国儒教专制了两千年,真是天大笑话!天大谎言。
中国学术界古代从来都是自由的,甚至到了宋朝皇帝即位时都必须先发誓不杀士大夫文人言官才能即位。满族后清老说中国古代如何黑暗专制,恰恰它才是最黑暗最专制的。别人说它专制黑暗它就拿被它篡改了的历史说中国从来就是这样。其实这才是欺世的天大谎言。
可是满族后清几十年的洗脑欺骗,中国大陆理论界都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儒教专制了两千年”
当作一个千真万确的学术信条,在古今中外的论文中被广泛征引。甚至在国外也是如此。
实是悲哉!
其实就儒教本身而言,也不是“限制思想的枷锁”,没有那么强的学术排它性。“儒教修炼到了极高层次上,它是归为道家的”,孔子就曾向老子问礼,惊叹老子犹如龙。
恰恰是犹太邪灵满族人,附体在儒教上,弄出来什么二十四孝弟子规一类的垃圾来,这才是真正的“限制思想的枷锁”。
一帮言官,天天进言监督皇帝,
还有一帮宦官,时不时的幕后来一下。
究竟我们中国古代皇帝怎么专制独裁了
把整个汉族的古代史说成是专制独裁的,
就为满族人的专制独裁找到了最佳的附体避风港。
你一批满族人专制独裁,立刻满族人就说那是你们汉人皇帝的。
***
2013年3月1日
说起中国历史,现代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犹太邪灵给灌输的“皇帝专制独裁的历史”,其实,这完全是一个阴谋。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说:“一部中国史,并不能笼统称为一部皇帝专制独裁的历史”。他的这一观点,被犹太邪灵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美化,发动当时几乎全中国的历史学家大加讥评。
给大家摘录一段文章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按钱穆的意思,明清两代的确处于皇帝专制独裁之下,而在明以前,却并不尽然。而钱穆之所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明以前有“宰相”的存在。
钱穆认为,在明以前的传统中国,皇室和政府之间是有一种职权划分的。世袭的皇帝是政治领袖,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的统一,而宰相则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实际的责任。
支持钱穆这一观点,在史料中找一些依据并不困难。“宰相之职,无所不统”,这是明见于正史的原话;汉哀帝在一道诏书中也明确给丞相的功用进行了定位,“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四海,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所谓“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显然也是认为,受皇帝所重托,在政府里负实际责任的是宰相。
作为负政治实际责任的宰相,对皇帝当然是有一定制衡作用的。宰相如果认为皇帝言行不当,可以“谏诤”,而最激烈的对抗,则为“封还诏书”与“不肯平署”两种。所谓“封还诏书”,就是皇帝下一道诏书命令政府办理某事,而宰相认为不可,则可将诏书径直退给皇帝;所谓“不肯平署”,就是臣下有所奏请,皇帝已认可,转给宰相时,如果宰相不赞同,则可以拒绝签字。
相权对君权的制衡,乃至二者的冲突,史书上并不鲜见。汉哀帝时欲给几位外戚封侯,宰相王嘉即封还诏书,并对皇帝讲了一通“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的大道理,简直近于训斥,皇帝对此也没有办法;汉文帝宠爱邓通,邓通仰仗这一点,对宰相申屠嘉“有怠慢之礼”,申屠嘉退朝命令邓通到丞相府来拜见,不来将要杀他。邓通向皇帝求情,文帝说:丞相召见你,无论如何你还是先要去啊,去了我再召你回来吧。邓通到了丞相府,“免冠(取下帽子),徒跣(光着脚),顿首(磕头)”,向申屠嘉请罪,申屠嘉不肯罢休,邓通以头抢地,碰出血来了,申屠嘉还是不松口,正好文帝派来救邓通的人到了,不过并非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命令申屠嘉马上无条件放人,而是先代皇帝道歉,然后传达皇帝的话,“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回到文帝身边,哭着说:我今天差一点就没命了。文帝对此也只能给予安慰,并提醒他今后对丞相不能失礼。
以帝王之尊,几乎不能保自己宠幸的弄臣,于此可见丞相之地位和尊严。然而,君权是天生喜欢扩张的,纵观历史,相权得到皇室较好尊重,能够发挥较好作用的,似乎只有汉代。汉代以下,相权逐步被侵削,这是一个总的趋势。比如唐代,就对相权进行了分割,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个机构的职权才相当于汉代一个宰相的职权。到了宋朝,相权较唐朝更加低落,军事、财政、人事三权都被分割了。相权低落的另一面,当然就是君权的提升。
不过,话虽如此说,宰相一职在传统政治权力结构中,究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宰相的权力无论受到多少侵削,他毕竟还是百僚之长;因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一个对社稷、宗庙还有点责任感的君王,就仍然会对宰相表示相当的优礼和尊崇。
---------------
好,我们已经确立下,夏商周汉唐宋,都不是皇帝专制独裁的历史。
那么再看明朝:
一方面,朱元璋在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中废除了大权在握的丞相,设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即殿阁大学士)——这就是明朝内阁制的雏形。内阁制到明成祖时基本成型,之后权力渐重,如到宣宗时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到宪宗时形成内阁首辅。总之,经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内阁制变得日益完善与成熟,再后来,它被英国人学习,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内阁制与首相制。几百年前完全照搬了明朝内阁制的日本人甚至直到今天也在实行很典型的内阁制治理。
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各级地方政府的权力也给予了分解。比如省级地方大权就改由新设置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机构来分掌行政、司法、军事这三项权力,而且这三个地位平等的机构互不统辖,都单独向中央负责——这就避免了地方官员由大权独揽渐至割据一方,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可能。应该说,当今西方国家现代意义上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度多少都受到了朱元璋这一分权制度的思想启发。
军队方面,朱元璋把中央的大都督府分解为左、中、右、前、后共计五个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分掌全国军事力量的管理与训练,而调兵权则由兵部掌握。在地方上,则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卫所制、军户制(及明中后期出现的募兵制)。朱元璋通过建立这一系列的军事制度把军权牢牢控制在了皇帝的手上,由此,明朝的军队也自始至终保持了强劲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当今现代国家的军事制度也多可见明朝军事制度优良性的遗留。
为巩固皇权,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朱元璋还设置了世界上第一个情报和特务组织锦衣卫。作为一项制度,几百年后锦衣卫仍在为世界各国借鉴、学习,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中国的国家安全局等等,其实都仿照于朱元璋设计的锦衣卫,由此也可见这一制度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国家机器的必要性。明朝的锦衣卫大多数时候对国家起正面的作用,挫败了很多异族的巨大阴谋。
而且,明朝皇帝与内阁常常吵架,比如嘉靖万历皇帝跟内阁几乎天天吵,后来万历气的不上朝了,二十年不上朝,可是,在这期间,万历三大征皆获全胜。皇帝内阁吵架是吵架,可是具体到事情上来,大家都是不含糊的,而且,也没有哪个大臣是因为仅仅跟皇帝吵架不尊敬而被撤职的。
你说,明朝时期,皇帝专制独裁么?
而且,历代战乱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开国皇帝来力镇三界,一个足够聪明足够智慧的皇帝,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这些皇帝不能被描述为贬义的“专制独裁”。
真正的专制独裁,是从满清时期才有的,满清酋长一个比一个烂,可是专制独裁却从来没变过,看把中国折腾成什么样子了吧,这也是异族统治的特点。
蟋蟀皇帝非昏庸皇帝
在大陆的很多人过去看过《蟋蟀皇帝》这个电影,说明朝一个皇帝如何玩蟋蟀劳民伤财欺压人民,满族后清就以此污蔑明朝如何黑暗如何坏,污蔑皇帝多坏,污蔑中国五千年历史多黑暗。那么我们来看真实的历史如何呢?
这个皇帝是非常喜欢玩蟋蟀,可是这个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重用贤臣三杨,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曾几次亲征蒙古,甚至一次战斗中“亲射其前锋,殪三人”。史证如下,《明史》本纪第九:“丁未,帝自将巡边。九月辛亥,次右门驿。兀良哈寇会州,帝帅精卒三千人往击之。己卯,出喜峰口,击寇于宽河。帝亲射其前锋,殪三人,两翼军并发,大破之。寇望见黄龙旂,下马罗拜请降,皆生缚之,斩渠酋。甲子,班师。”
这位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是非常喜欢玩蟋蟀,还不只此。斗蟋蟀、玩猎鹰,以及豆腐,都是宣宗的最爱。这叫做与民同乐。决不是满族后清所宣扬的什么弄的民不聊生。而且好象很多子民还以能向皇上进贡蟋蟀为莫大的荣耀。全国上下都一块玩蟋蟀,也是一大奇观。《论语》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朱瞻基在位时,是宫廷文化十分鼎盛的时期。他爱好写诗作画,并留下了不少作品。现在能看到的诗文有:《宣庙御制历代臣鉴》三十七卷、《外戚事鉴》五卷、《宣宗文集》四十四卷、诗集六卷、乐府一卷、《御制官箴》一卷。绘画作品更多,不过大多现已不存,仅有《武侯高卧图》、《爪鼠图》、《花石狸奴图》、《戏猿图》和《三阳开泰图》等。
事实是这样的,那么满族后清有意进行选择性宣传的原因就是它想欺骗想污蔑。满族后清几十年的洗脑欺骗,几乎使皇帝这个词变成了贬义词,甚至现在一些人骂***时就说“它就是个封建皇帝”。可是皇帝词中的这种贬义恰是满族后清强加的,是不应该被这样理解的。
我以前还讲过“现在的美国人是大明朝人。现在美国人很喜欢道,还留有那时的观念表现。明朝人向道最顶峰的时候,在一些城里几乎是家家设炉啊”。明朝人非常好道,有修炼之心这是非常可贵的,可是满族后清竟把这污蔑成是封建迷信滥行。明初明太祖曾经因为胡惟庸造反案杀了一万多人,可是不杀记录这段历史的史官,那是有正确原因的,是经得起天地时间考验的。不像满清,一个明史案就株连那么多,而且是专杀史官。
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满族后清却非要说成是五千年黑暗专制吃人的历史。
满族后清宣扬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后中国之后是儒教专制的两千年。意图以此证明中国历史上的专制。可是这完全是欺世的谎言!
汉武帝从来没有为“罢黜百家”烧过一本书,杀过一个人。汉武帝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而后来把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给罢黜了,这才是历史的真象!
史书铁证钉钉,不容满族后清随意篡改!----
《汉书·董仲舒传》:“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汉武帝只是曾经一度比较崇尚儒学而已。而且汉武帝后来走入道家修炼的行列。《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好仙道,西王母七夕降九华殿,以五桃与帝” 这时汉武帝更不会“独尊儒术”了。
但是在满族后清的历史书里,哪个皇帝求仙求道想修炼了,立刻被扣上昏庸迷信的大帽子。其实满族后清的犹太无神论本身才是真正的迷信!但是满族后清真的把这个东西灌输给了许多中国人。
皇帝求仙求道是这个皇帝有修道之心,是珍贵的,决不是什么满族后清所宣称的“荒谬思想”。最有做为的皇帝都是访道求仙的皇帝!
而且即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真的,又怎么能推导出“中国之后儒教专制两千年”呢?
唐高祖李渊《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老先、孔次、末后释”。
唐太宗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唐李氏乃太上老君后代,太上老君是祖宗,道教是唐朝的国教。
唐太宗曰:“大道之行,肇于邃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外之形,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经邦致治,返朴还淳。”
宋真宗是有道号的“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宋徽宗号“道君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注《道德经》,要求大明子民家家诵读《道德经》,曰:“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
这些皇帝,谁独尊儒术了?从秦到明近两千年来,从来没有过罢黜百家,倒是儒家曾经被秦始皇“焚书坑儒”。说中国儒教专制了两千年,真是天大笑话!天大谎言。
中国学术界古代从来都是自由的,甚至到了宋朝皇帝即位时都必须先发誓不杀士大夫文人言官才能即位。满族后清老说中国古代如何黑暗专制,恰恰它才是最黑暗最专制的。别人说它专制黑暗它就拿被它篡改了的历史说中国从来就是这样。其实这才是欺世的天大谎言。
可是满族后清几十年的洗脑欺骗,中国大陆理论界都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儒教专制了两千年”
当作一个千真万确的学术信条,在古今中外的论文中被广泛征引。甚至在国外也是如此。
实是悲哉!
其实就儒教本身而言,也不是“限制思想的枷锁”,没有那么强的学术排它性。“儒教修炼到了极高层次上,它是归为道家的”,孔子就曾向老子问礼,惊叹老子犹如龙。
恰恰是犹太邪灵满族人,附体在儒教上,弄出来什么二十四孝弟子规一类的垃圾来,这才是真正的“限制思想的枷锁”。
一帮言官,天天进言监督皇帝,
还有一帮宦官,时不时的幕后来一下。
究竟我们中国古代皇帝怎么专制独裁了
把整个汉族的古代史说成是专制独裁的,
就为满族人的专制独裁找到了最佳的附体避风港。
你一批满族人专制独裁,立刻满族人就说那是你们汉人皇帝的。
***
2013年3月1日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