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老子》——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
郭店楚简《老子》——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
郭店楚简《老子》——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
现在是2013年5月6日了,华夏上古文明大反攻,从先人坟墓里破土而出,第二波冲击波开始。
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可怜我们华夏上古文明啊,两千多年来,悄悄躲在地下,深深隐藏着啊……
郭店楚简《老子》——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
1999年岁末,武汉大学珞珈山中外学者云集,都来参加“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究会”。围绕郭店发掘的804枚竹简所记载的1.3万多字的典籍,涵蓄了先秦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引起了全球汉学界中外学者开展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专家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这批竹简提供了“惊世骇俗的信息”,这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这批战国时期的楚简的发现,重要的是由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先秦战国古籍几乎毁于一旦,今天所见大部分先秦战国古籍,并不是先秦直接传下来,而是由汉代儒生整理后传诸后世的。还有大量古籍现已佚失,无从寻找了。楚简的面世,将对中国先秦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填补这些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空白,并修正、补充以往学术研究的成果。
八百枚竹简,为中国传统文化正本清源。
在湖北省荆门市的纪山镇郭店村,是郭店一号楚墓所在地,这里是楚国贵族古墓群中被盗挖过的众多隐墓之一。这些价值连城的楚简能从盗墓贼的洗劫中被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纪山镇距楚国都城郢都——纪南城仅10公里,南距荆州市25公里,北距荆门市65公里,2300年前,这里是楚国王公贵族的墓葬区,目前,古墓群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从地表可以看到土堆的坟墓297座,有十几座古墓直径有60多米,高约十几米,至于地表上看不到土堆的隐墓不计其数。这里有纪山镇“掘地三尺,宝贝无数”的说法。这里交通方便,盗墓团伙和国际文物走私集团长期觊觎于此。所以郭店村也是当时盗墓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在打击盗墓活动的同时,荆门市博物馆的考古专业人员对被盗的古墓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1993年10月,他们在发掘郭店一号楚墓时,发现这个墓已经于数月前两次被盗。墓中存有一椁一棺,当时椁东南角的盖板已被盗墓贼打开了一个40厘米的洞。据现场分析,由于墓室积水,盗洞开口太小,无法钻入墓室,盗墓贼只好用铁耙伸进墓室,扒捞青铜器。考古人员进驻现场后,对墓室展开了细致的清理。
就在大家默无声响地清理时,一位叫高华的工作人员从墓室的积水中摸到一枚竹片,捧到手里翻来覆去掂了掂,竹片湿漉漉的,因淤泥侵蚀而呈黑色,与平常生活中所见的篾条没有什么差别,他觉得没什么把握,便喊来曾参与发掘过楚简的李代华。李代华过来仔细将竹片辨认了一番,虽然竹片上见不到任何字迹,但他肯定地说“这是楚简,里面说不定还有”他们惊喜的声音把大伙都吸引过来,人们小心谨慎地继续往下探寻,竟发现了一大卷竹简。从现场清况分析,竹简的位置处于墓室的东北角,盗墓者的铁耙无法触及,但搅动墓室积水震荡了竹简原来的位置,竹简的顺序被打乱。
“这一大卷楚简被清理出来后,在场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盗墓贼的铁耙若长一点,郭店楚简恐怕早已灰飞烟灭。”主持现场清理工作的崔仁义心有余悸地说。如果盗墓贼将这些竹简盗走,竹简可能会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永远湮没。当时黑乎乎的竹片上什么也没有,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项惊人的发现。要让竹简现字,首先都得进行化学还原处理。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试验,从清淤到再现字迹,竹简的化学还原处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还原后的竹简韧性如同新竹一般,文字墨迹不仅清晰,而且还有光泽。
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考古工作者又开始对竹简进行文字识别,把散落和次序混乱的竹简重新排序,并进行了注释。记者在荆门市博物馆戒备森严的文物库里看到,一枚枚竹简分别装在盛满蒸馏水的密封试管中,透过试管壁可以看到竹简上的文字墨迹清晰。博物馆馆长王必胜介绍说,刚出土的竹简经历2000多年岁月浸泡,竹筋的组织已腐烂破坏,竹片柔弱得像泡烂了的面条,字迹难辨。现在博物馆对郭店楚简用两种方法保存,一种是将清洗过的竹简继续浸泡在蒸馏水中,隔上十夫半月还要换水一次;二是对竹简进行脱水处理,然后将竹简保存在密封的真空玻璃管中。第二种方法能永久保存,但由于经费紧张,至今只对四分之一的楚简采用了这种保存方法。
这么多的竹简随葬,势必与墓主的身份、地位有关。据发掘报告,墓主人下葬年代在公元前300年前后,据楚墓规制判断,墓主人地位相当于“上士”(古代的官职)。据随葬品上的铭文“东宫之师”推断,墓主人是楚太子横的老师,而郭店楚简就是他向太子授课时用的教材。这是目前被学术界较能接受的观点。
隔着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直接听到了先哲的声音。
经过整理后,804枚郭店楚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儒家和道家的16篇重要文献,共计13000字。郭店楚简共分5组,一组简文为道家文献,包括《老子》甲本、乙本和丙本,《太一生水》、《语丛四》;其余组均为儒家文献,包括《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其中,除《老子》、《缁衣》、《五行》和《穷达以时》部分内容见于世传文献外,其余两篇道家着作和10篇儒家着作均为首次发现的佚籍,不见于世传。这意味着,我们隔着多年的历史长河,直接听到了古代圣贤先哲的声音。
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简》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此揭开了学术界对郭店楚简研究的序幕。这几篇经典着作引起国际汉学界的高度重视,并且迅速成为海内外人文学的研究热点、焦点和前沿问题,近两年就出版了论着、论文集8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围绕郭店的学术研讨会在祖国大陆、台湾及美国、日本等地已召开过多次,取得了相当丰厚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依然兴致不减,就在武汉大学召开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共收到来自德、美、日等6个国家以及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100多名专家学者的80多篇论文。时至今日,涉足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人,从青年博士到学界泰斗,莫不对郭店楚简投来热切的目光。
探究“郭店楚简热”的成因,还得从文化考古的角度谈起。我国在纸张发明和广泛使用之前的长达数千年的岁月中,木、竹简犊是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不过,由于竹木质料不易保存,因此无论是墓葬或遗址,商周时代的简牍至今没有出土过。我们现代可以见到的最早的竹简,是战国早期遗物,如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墓竹简,绝对年代与墓葬时间距现在约2400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和郭店楚简的年代均在距今2300年之前。简牍与金银铜铁器具、玉石陶瓷等古董文物都不同,除了出土,从来没有经世人相传到现代的,主要是简牍不易保存,其保存方法至今仍在探索。所以宣称是世人相传的简牍,必伪无疑。现今简牍大部分出土于甘肃与湖北,因此日本学者将兰州和荆州称为简牍学的“麦加”。
简牍出土,在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有下列几次一次是在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大宫室,将孔子故居拆毁,从墙壁挖出一大批竹简。另一次是在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波郡有个名叫不准的人盗掘战国古墓,从魏王墓中挖到大量的竹简,都是用战国文字写成的古书,据说有几十车之多。后来国家派了着名学者荀勖、束皙等对这些竹简进行整理,编成了《逸周书》、《穆天子传》、《竹书记年》等多种古籍,可惜大多又再度亡佚。
包括楚简在内的先秦简帛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和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与资源。在国外学者看来,郭店楚简引发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大讨论,其意义完全可与当年的《死海古卷》大讨论(在以色列死海北岸发现的《死海古卷》,其中有2000年前《圣经》古抄本,所载基督教知识与今日基督教知识不尽相同,引发了西方学术界的大讨论。)媲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知久专门出了一本专着《郭店楚简研究》,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治疗、应对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危机”。欧洲汉学学会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瓦格纳说,郭店楚简的出土为重新评估东方文化提供了契机。研究历史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古书,一是通过文物。许多古籍经过世代传抄,跟古人原作相去甚远,而作为文物的简牍,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经多次在出土文物中发现简牍,但无论从竹简数量和文字数量来看,郭店楚简都名列前茅。以804枚郭店楚简达13000余字,涵盖了先秦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全世界对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产生新的认识。
郭店楚简有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老子》文本,流传今日的《老子》与古代的《老子》有何不同,郭店楚简无疑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资料。在西方,外国典籍被翻译最多的是《圣经》,其次就是《老子》。老子的着作不仅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中长盛不衰,随着地下墓葬一再发掘出它的传抄本而越发受到举世瞩目。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以两种帛书《老子》最为人知晓。郭店楚简中竟有3种《老子》节抄本。这些《老子》节抄本虽不是最原始的祖本,但它们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抄本。
拂去岁月的风尘,郭店楚简将我们带进了一个纯真而古朴的哲学世界。在那里,“圣人”先哲的声音清晰如镜,动人心弦。
千百年来的古训中,原来有许多以讹传讹的信息。
————————————————————
奶奶的,什么无为不争,道教修道还都有武学修炼呢。列位啊,怎么办呢?这老子道德经被篡改的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怎么看呢?万恶孔丘孔老二,我要把你碎尸万段,你篡改老子道德经,骗我华夏儿女两千多年啊!!
现在是2013年5月6日了,华夏上古文明大反攻,从先人坟墓里破土而出,第二波冲击波开始。
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可怜我们华夏上古文明啊,两千多年来,悄悄躲在地下,深深隐藏着啊……
郭店楚简《老子》——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
1999年岁末,武汉大学珞珈山中外学者云集,都来参加“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究会”。围绕郭店发掘的804枚竹简所记载的1.3万多字的典籍,涵蓄了先秦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引起了全球汉学界中外学者开展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专家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文化大发现”,这批竹简提供了“惊世骇俗的信息”,这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这批战国时期的楚简的发现,重要的是由于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先秦战国古籍几乎毁于一旦,今天所见大部分先秦战国古籍,并不是先秦直接传下来,而是由汉代儒生整理后传诸后世的。还有大量古籍现已佚失,无从寻找了。楚简的面世,将对中国先秦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填补这些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空白,并修正、补充以往学术研究的成果。
八百枚竹简,为中国传统文化正本清源。
在湖北省荆门市的纪山镇郭店村,是郭店一号楚墓所在地,这里是楚国贵族古墓群中被盗挖过的众多隐墓之一。这些价值连城的楚简能从盗墓贼的洗劫中被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纪山镇距楚国都城郢都——纪南城仅10公里,南距荆州市25公里,北距荆门市65公里,2300年前,这里是楚国王公贵族的墓葬区,目前,古墓群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从地表可以看到土堆的坟墓297座,有十几座古墓直径有60多米,高约十几米,至于地表上看不到土堆的隐墓不计其数。这里有纪山镇“掘地三尺,宝贝无数”的说法。这里交通方便,盗墓团伙和国际文物走私集团长期觊觎于此。所以郭店村也是当时盗墓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在打击盗墓活动的同时,荆门市博物馆的考古专业人员对被盗的古墓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1993年10月,他们在发掘郭店一号楚墓时,发现这个墓已经于数月前两次被盗。墓中存有一椁一棺,当时椁东南角的盖板已被盗墓贼打开了一个40厘米的洞。据现场分析,由于墓室积水,盗洞开口太小,无法钻入墓室,盗墓贼只好用铁耙伸进墓室,扒捞青铜器。考古人员进驻现场后,对墓室展开了细致的清理。
就在大家默无声响地清理时,一位叫高华的工作人员从墓室的积水中摸到一枚竹片,捧到手里翻来覆去掂了掂,竹片湿漉漉的,因淤泥侵蚀而呈黑色,与平常生活中所见的篾条没有什么差别,他觉得没什么把握,便喊来曾参与发掘过楚简的李代华。李代华过来仔细将竹片辨认了一番,虽然竹片上见不到任何字迹,但他肯定地说“这是楚简,里面说不定还有”他们惊喜的声音把大伙都吸引过来,人们小心谨慎地继续往下探寻,竟发现了一大卷竹简。从现场清况分析,竹简的位置处于墓室的东北角,盗墓者的铁耙无法触及,但搅动墓室积水震荡了竹简原来的位置,竹简的顺序被打乱。
“这一大卷楚简被清理出来后,在场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盗墓贼的铁耙若长一点,郭店楚简恐怕早已灰飞烟灭。”主持现场清理工作的崔仁义心有余悸地说。如果盗墓贼将这些竹简盗走,竹简可能会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永远湮没。当时黑乎乎的竹片上什么也没有,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项惊人的发现。要让竹简现字,首先都得进行化学还原处理。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试验,从清淤到再现字迹,竹简的化学还原处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还原后的竹简韧性如同新竹一般,文字墨迹不仅清晰,而且还有光泽。
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考古工作者又开始对竹简进行文字识别,把散落和次序混乱的竹简重新排序,并进行了注释。记者在荆门市博物馆戒备森严的文物库里看到,一枚枚竹简分别装在盛满蒸馏水的密封试管中,透过试管壁可以看到竹简上的文字墨迹清晰。博物馆馆长王必胜介绍说,刚出土的竹简经历2000多年岁月浸泡,竹筋的组织已腐烂破坏,竹片柔弱得像泡烂了的面条,字迹难辨。现在博物馆对郭店楚简用两种方法保存,一种是将清洗过的竹简继续浸泡在蒸馏水中,隔上十夫半月还要换水一次;二是对竹简进行脱水处理,然后将竹简保存在密封的真空玻璃管中。第二种方法能永久保存,但由于经费紧张,至今只对四分之一的楚简采用了这种保存方法。
这么多的竹简随葬,势必与墓主的身份、地位有关。据发掘报告,墓主人下葬年代在公元前300年前后,据楚墓规制判断,墓主人地位相当于“上士”(古代的官职)。据随葬品上的铭文“东宫之师”推断,墓主人是楚太子横的老师,而郭店楚简就是他向太子授课时用的教材。这是目前被学术界较能接受的观点。
隔着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直接听到了先哲的声音。
经过整理后,804枚郭店楚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儒家和道家的16篇重要文献,共计13000字。郭店楚简共分5组,一组简文为道家文献,包括《老子》甲本、乙本和丙本,《太一生水》、《语丛四》;其余组均为儒家文献,包括《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尊德义》,《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其中,除《老子》、《缁衣》、《五行》和《穷达以时》部分内容见于世传文献外,其余两篇道家着作和10篇儒家着作均为首次发现的佚籍,不见于世传。这意味着,我们隔着多年的历史长河,直接听到了古代圣贤先哲的声音。
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简》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从此揭开了学术界对郭店楚简研究的序幕。这几篇经典着作引起国际汉学界的高度重视,并且迅速成为海内外人文学的研究热点、焦点和前沿问题,近两年就出版了论着、论文集8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围绕郭店的学术研讨会在祖国大陆、台湾及美国、日本等地已召开过多次,取得了相当丰厚的研究成果,但学者们依然兴致不减,就在武汉大学召开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共收到来自德、美、日等6个国家以及祖国大陆、香港和台湾100多名专家学者的80多篇论文。时至今日,涉足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人,从青年博士到学界泰斗,莫不对郭店楚简投来热切的目光。
探究“郭店楚简热”的成因,还得从文化考古的角度谈起。我国在纸张发明和广泛使用之前的长达数千年的岁月中,木、竹简犊是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不过,由于竹木质料不易保存,因此无论是墓葬或遗址,商周时代的简牍至今没有出土过。我们现代可以见到的最早的竹简,是战国早期遗物,如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墓竹简,绝对年代与墓葬时间距现在约2400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和郭店楚简的年代均在距今2300年之前。简牍与金银铜铁器具、玉石陶瓷等古董文物都不同,除了出土,从来没有经世人相传到现代的,主要是简牍不易保存,其保存方法至今仍在探索。所以宣称是世人相传的简牍,必伪无疑。现今简牍大部分出土于甘肃与湖北,因此日本学者将兰州和荆州称为简牍学的“麦加”。
简牍出土,在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有下列几次一次是在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大宫室,将孔子故居拆毁,从墙壁挖出一大批竹简。另一次是在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波郡有个名叫不准的人盗掘战国古墓,从魏王墓中挖到大量的竹简,都是用战国文字写成的古书,据说有几十车之多。后来国家派了着名学者荀勖、束皙等对这些竹简进行整理,编成了《逸周书》、《穆天子传》、《竹书记年》等多种古籍,可惜大多又再度亡佚。
包括楚简在内的先秦简帛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和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与资源。在国外学者看来,郭店楚简引发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大讨论,其意义完全可与当年的《死海古卷》大讨论(在以色列死海北岸发现的《死海古卷》,其中有2000年前《圣经》古抄本,所载基督教知识与今日基督教知识不尽相同,引发了西方学术界的大讨论。)媲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知久专门出了一本专着《郭店楚简研究》,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治疗、应对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危机”。欧洲汉学学会主席、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瓦格纳说,郭店楚简的出土为重新评估东方文化提供了契机。研究历史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古书,一是通过文物。许多古籍经过世代传抄,跟古人原作相去甚远,而作为文物的简牍,则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经多次在出土文物中发现简牍,但无论从竹简数量和文字数量来看,郭店楚简都名列前茅。以804枚郭店楚简达13000余字,涵盖了先秦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全世界对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产生新的认识。
郭店楚简有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老子》文本,流传今日的《老子》与古代的《老子》有何不同,郭店楚简无疑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资料。在西方,外国典籍被翻译最多的是《圣经》,其次就是《老子》。老子的着作不仅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中长盛不衰,随着地下墓葬一再发掘出它的传抄本而越发受到举世瞩目。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批帛书,其中以两种帛书《老子》最为人知晓。郭店楚简中竟有3种《老子》节抄本。这些《老子》节抄本虽不是最原始的祖本,但它们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抄本。
拂去岁月的风尘,郭店楚简将我们带进了一个纯真而古朴的哲学世界。在那里,“圣人”先哲的声音清晰如镜,动人心弦。
千百年来的古训中,原来有许多以讹传讹的信息。
————————————————————
奶奶的,什么无为不争,道教修道还都有武学修炼呢。列位啊,怎么办呢?这老子道德经被篡改的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怎么看呢?万恶孔丘孔老二,我要把你碎尸万段,你篡改老子道德经,骗我华夏儿女两千多年啊!!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